在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新闻发布会上,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将于6月29日-7月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届时将通过“5+1+1”专业展览、“1+4”专题论坛和3场主题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式、矩阵化活动体系,打造数字能源领域国际一流展会品牌,推动深圳构建绿色、高效、柔性、智能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6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二级巡视员余璟介绍了展会的整体情况及特色亮点,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副总经理陈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秘书长李宝华就展会的最新筹备进展答记者提问。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筠主持发布会。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深圳从事储能相关经营业务的储能企业近7000家,本次展会深圳相关储能产业企业合计超100多家。
【资料图】
打造数字能源领域展会品牌
发布会上,余璟介绍,此次展会将打造“5+1+1”专业展览,即5大专题展区、1个互动科普区和1个香港展,聚焦数字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数字化赋能等板块,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打造数字能源领域集专业性、实践性、国际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展会。
在专题论坛方面,将结合数字能源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路径、关键环节、商业模式等热点领域和重难点问题,举办1场“数字驱动能创未来”数字能源论坛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论坛、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新能源数字化产业发展系列论坛、数字能源投融资论坛4场专题论坛,凝聚业界共识,推动数字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和协同化,促进地区间能源合作、互利共赢。
此外,展会还将举办重大成果发布会、人才交流会以及数字能源发展研讨会3场主题活动,聚焦数字能源全链条、多场景应用示范,发布重大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成果,推动技术、人才、资本、数据要素加快集聚及融通发展,着力培育数字能源产业良好生态体系。
余璟介绍,展会通过立体式、矩阵化活动体系,将以全球视野结合深圳特色,瞄准数字能源领域全球前沿技术和实践,围绕推动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新生产方式在能源领域的全方位应用,打造数字能源领域国际一流展会品牌,推动构建绿色、高效、柔性、智能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培育储能产业生态体系
目前,深圳正以最大力度加快打造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
李宝华介绍,深圳是国内最早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当前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深圳从事储能相关经营业务的储能企业近7000家,近年也产出多项储能领域重大创新成果,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余璟表示,此次展会专门设置了以储能为主的新能源展览板块,聚集华为数字能源、南方电网、比亚迪、欣旺达、科陆电子、中能建、港华智慧能源等一批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基本涵盖深圳主要储能企业与国内大部分龙头储能企业,全面展示储能行业前沿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
同时,举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专题论坛。围绕储能产业政策、国内外储能市场、新型储能技术、储能产业安全等热点,对全球储能市场及技术发展趋势、储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检测标准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和研讨,为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培育新型储能产业良好生态体系方面,将举办重大成果发布会,成立储能产业联盟,设立储能产业基金,发布数字能源白皮书,集中展示深圳充储放一张网建设1.0版本及虚拟电厂建设成效;通过人才交流会、投融资论坛,拓宽储能企业投融资渠道,推动储能企业创新技术成果化、产业化和应用示范。
引领全球数字能源产业链提质升级
陈健表示,南方电网作为央企“国家队”,正加快向数字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以数字化转型支撑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通过此次展会,将致力于加强数字能源生态各相关方的交流合作,聚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数字能源生态体系,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全球数字能源产业链提质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
陈健介绍,本次展会规模5-6万平方米,自3月启动招展工作以来,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响应,一大批相关领域企业积极参展。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地区)400家以上单位确定参加展会,包括南方电网、华为数字能源、比亚迪、腾讯、中兴通讯、欣旺达、西门子能源、嘉吉(中国)、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澳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大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等。
“本次展会深圳相关储能产业企业合计超100多家,比亚迪将在展会上展示最新的电池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产品;欣旺达重点展示智能硬件、电动汽车电池、能源科技、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等多款拳头产品;在上游电池材料方面,贝特瑞作为负极材料龙头企业,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以两款重点产品解决”续航焦虑“及用电安全等解决方案等,展示深圳电化学储能产业的亮点技术及特色。”李宝华谈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