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光伏产业经历了戏剧性的反转:上海SNEC展上,50万人到场,3100多家企业参展,盛况空前。所有与会者都感叹,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而另一面,展会热潮尚未退去,光伏股票全面飘绿。
(相关资料图)
5月26日,光伏展会最后一天,刚刚开盘,光伏板块就掉头急转直下。5月29日,光伏龙头股之一的天合光能遭遇大规模减持,股价更是出现闪崩,一度跌去16.34%。事实上,今年以来光伏股票就开始持续下跌,许多公司股价距离最高点都出现了腰斩,纷纷跌回到了“双碳”目标提出前。
火爆和飘绿,看似矛盾的两面,实则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这场行业盛会上,无论是行业大佬,还是观察者,都嗅到危机的气息——行业高度内卷,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浮现,接下来,行业即将进入新一轮淘汰调整期。
01
火爆背后
上海SNEC展格外火爆,部分原因是疫情导致的隔年开展,积蓄了两年的行业热情集中释放。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行业竞争的加剧。在这一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上,各大厂商都使出浑身解数,争相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案。
近两年,无论是产业供给端,还是场景需求端,都呈现一些新变化,引发光伏行业新一轮的竞争。
先看产业自身。当下,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从P型向N型的新一轮技术迭代周期。N型产品又包括TOPCon、HJT、IBC等细分技术路线。钙钛矿的产业化落地也在提速。
技术迭代往往意味着新的窗口机遇期,各大厂商无不争相布局。此次SNEC展上,N型组件已经占据绝对的新品C位。其中,TOPCon是各家主打的新品技术路线。HJT、IBC等产品也有展出。
同时,近年来,一些企业也瞄准技术迭代期窗口,纷纷跨界而来,如明阳、三一重工、创维、比亚迪等等等。此次展会上,这些其他领域的巨头也在展会上大秀“肌肉”,进一步搅热市场。
产业端的另外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企业纷纷加大垂直一体化的布局。近两年,为摆脱产业链波动困扰,掌握更多话语权,头部企业无一例外地开始了一体化的布局。
此前,硅料和电池片龙头通威,以低价杀入组件市场,引起行业震动,成为近期一体化布局的标志性事件。
一体化布局的成效,需要更多的市场份额来支撑,无疑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SNEC是行业竞争的浓缩呈现,是一个集中的演武场。
场景需求端的变化,激发了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也提升了行业热度。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趋势是,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为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出配套的BIPV产品或逆变器。展会上,BIPV成为行业另一款热度颇高的产品。
02
进入淘汰周期
行业一片火热,背后危机也紧随而来,或者无法忽视。其中,最为行业关注的,就是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淘汰。
垂直一体化布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行业产能过剩。2022年,光伏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吉瓦、318吉瓦、288.7吉瓦,同比增长均在55%以上。
产能扩张夸张到什么程度,隆基绿能董事长钱宝申给出一组数据,“2021年之前,中国光伏产业用十几年的时间建设起大约380GW的全产业链。而就在SNEC举办的前18个月时间里,中国新增了380GW的全产业链。到2023年底,产能或许可以达到750~800GW。”
再看需求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预计: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保守预测为95GW,乐观预测为120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保守预测为280GW,乐观预测为330GW。
国际知名机构WoodMac预计,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10GW以上,全球新增装机250GW。这一数据更为保守。
产能过剩背景下,一些龙头企业要守住自己的龙头地位,新晋者希望从市场分羹。巨头之间、新老势力之间,都要经过新一轮的博弈。价格战在所难免。
事实上,今年以来,随着硅料价格下降,组件端价格一路下探,价格战的硝烟日渐弥散。而在价格战比拼上,龙头企业具有不可拟比的优势,一是技术上的领先,二是产能上的支撑,三是成本上的优势。
就在5月29日,隆基绿能官网公示单晶硅片最新价格:“单晶硅片P型M10150μm厚度”单晶硅片价格由6.3元人民币下调至4.36元,降幅30.8%。“单晶硅片P型M6150μm厚度”单晶硅片价格由至5.44元人民币下调至3.81元人民币,降幅30%。
随着价格战的深入,行业进入新一轮淘汰赛,大量中小企业面临出局的命运。
03
强者间的游戏
光伏行业的竞争,从来激烈,行业大佬们对行业竞争也从来直言不讳。“怕什么,打就完了”“竞争怕什么,有竞争就打”。
回顾产业发展历程,竞争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成本的下降。在行业的跌宕起伏中,也锻造了行业的韧性。
当下的竞争,已经并非单一层面的产品、技术、渠道开发等战术上的竞争,而是更全面的、更高层面的竞争。
近期来看,站在行业里看光伏,龙头在前沿技术上的布局远远领先。可以看到,新技术、新产品的引领者,依然是龙头企业。
而放到更大的视角来看,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能源正朝着低碳化、数字化、风光储氢多能协同、光储充一体化、分布式资源聚合虚拟电厂的终极能源形态发展。单一的技术、产品和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场景端的需求。
龙头企业面向更大范围内的战略布局变得越发重要。近年来,光伏企业加速跨界储能、氢能或能源数字化,就是为了适应新的需求。同样,跨界而来的企业,如明阳智能、三一重能、比亚迪等,也均是在风电、储能等领域构建了足够的优势,占有渠道优势。
光伏行业的竞争,或者是能源行业的竞争,早已是强者之间的游戏。在SNEC展上,钟宝申表示,“今天的大party在接下来的三、四年时间很难被超越。”
当然,整个行业还需要面对一个极其重要的变量,即海外市场的变化。随着碳关税,以及欧美地区积极重构本地新能源产业链的规划陆续推进,将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多大影响,尚未可知。